互联网+医药行业,离市场爆发至少还差五年!

发布时间:2016/03/04 10:08:21

       3月3日,由微医集团主办的“互联网医疗+药店 高峰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包括微医集团董事长廖杰远、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益丰大药房董事长高毅、康颐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芳、德开大药房总经理夏语、微医集团副总裁芦子贵、北京海利赢董事长俞海,以及乌镇互联网医院院长张群华等。

       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做了题为《互联网+医药行业,离市场爆发至少还差五年》的演讲。以下为核心观点:

①市场的发展程度和产业生态成熟度密切相关,互联网+医药产业生态正逐步形成;

②资本助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2014年以后互联网+医药行业投融资案例增多;

③主流药企纷纷发力线上,互联网+医药发展动力十足。

④互联网用户和医药主流用户存在脱节,短期无法弥合

⑤互联网+医药离市场爆发至少还差五年

⑥在医药行业,更应该提倡的是“+互联网”,而非“互联网+”

       以下是演讲实录:

       谢谢主办方微医集团的邀请,我是来自亿欧网的黄渊普;亿欧网是一家关注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媒体和研究机构。在过去两年,我们报道了超过1000家创业公司,很多创业公司因为亿欧网的报道而获得了VC投资;我们在报道产业转型升级这块投入了很大精力,很多传统企业负责人把亿欧网当成了他们学习互联网知识的首选平台。

       健康医疗是亿欧网重点关注的行业之一,过去两年,跟互联网医疗和医药电商有关的投融资事件亿欧网都有报道。亿欧网会根据行业的投融资事件,来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及行业里各玩家的未来前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微医集团一直受资本市场追捧,这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很巧的是,2014年10月,挂号网获得腾讯领投的1亿美元C轮融资,11月我就和微医集团的芦子贵芦总在杭州19楼主办的一个论坛上碰到并同台讨论。而2015年9月23日,微医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张晓春张总参加了亿欧网主办的中国创业创新大会后,第二天9月24日微医集团就公布了3.94亿美元的融资,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首家独角兽。

       和中国互联网行业经过了20年的发展后,在2015年正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和很多传统行业进行了深度融合,但在和医疗融合这一块进展其实不算太好。医疗行业很大,刚才廖杰远廖总谈了医疗产业如何转型升级的话题;我今天以更细分的互联网+医药为主题,试着分享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互联网+医药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市场是否如一些人所说的已经到了爆发期?还存在哪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互联网+医药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

       一个市场的发展程度,跟该市场对应的产业生态的成熟度密切相关。举个简单的例子是,我们知道网络购物的发展程度和物流及支付的成熟度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看到2003年淘宝网成立后,它很快去做了线上支付,因为如果没有线上保障支付,C2C网购发展不起来。同样,当京东在2007年底融资后,2008年就发力去做物流配送,因为要满足用户更快的需求,靠当时的第三方快递公司无法实现。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突破1万亿是在2012年以后,当时支付、物流、网络、导流平台、用户习惯等生态环节都基本成熟。

       我们以同样的视角去审视互联网+医药行业,我们看到的是生态正在逐步形成过程中。近两年来,医药B2B、医药B2C和医药O2O领域的玩家越来越多,互联网+医药行业的上下游配合度在迅速提升,产业链中的软件、数据、影像服务商也都成长了起来。长期的网络购物培育,线上支付和移动支付很普及,虽然还牵涉到报销的问题,但基本没有了非制度性的限制;在物流上,满足GSP认证要求的服务方也成长起来。产业生态的逐步形成,将为互联网+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和其他行业一样,互联网+医药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资本的助力。实际上,此前中国互联网各细分市场的发展,资本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以网络购物为例,淘宝网从2003年成立后就开始打广告,有钱打广告得益于阿里巴巴此前获得的多轮融资,尤其是2005年阿里巴巴获得雅虎10亿美元的融资,在资金上确保了阿里巴巴后来成为巨头。更明显的例子是京东,从2008年开始,到2014年上市之前烧掉了几十亿的投资,虽然直到目前依然亏损,但不妨碍其成为阿里之后的中国第二大电商巨头。

       我们看互联网+医药行业(B2B、B2C、O2O),从2010年至今,有大约20起投融资案例,大部分是发生在2014年以后,整体上偏早期,以A轮和B轮为主。融资额度最高的是1药网和健客网,融资额在1亿美元以上。从投资机构的构成看,除去体制背景的产业基金,越来越多的纯VC也参与进来,这是个很好的迹象。有理由相信,2016年会有更多的资本进来,其实互联网+医药行业要想更快发展,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注入才有戏。市场要起来,烧钱是必要的,大家知道,打车和外卖,几十亿烧出去,确实烧出了不少的用户习惯和巨大市场。所以在座的朋友,看到拿了大钱的同行在烧钱做市场,在批评之余得至少感谢他们为行业做了用户培育的贡献。

       很多传统产业的变革,互联网是比线下更重要的力量,比如餐饮,我们前不久看到美团大众点评融资30亿美元、饿了么融资超10亿美元,但极少看到线下餐厅融资,在互联网+餐饮这个产业里,互联网玩家的能量似乎显得更大。在互联网+医药产业里,我们看到的是线下药企的实力明显比纯医药电商实力更强,它们更有机会成为产业变革的主导者。2014年到2015年,主流药企的资本动作频繁,纷纷发力线上。线上的医药电商和线下的药企共同助推下,互联网+医药产业的发展动力十足。

       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是,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的增速为40%多,而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互联网+医药行业的医药电商(B2C)的市场交易额约为160亿,增长速度为58.9%,尽管增速放缓,但依然高于中国网络购物整体增速。

       互联网+医药市场是否已经到了爆发期?

       我们分析了上面提到的四个现状后,我们可以下一个判断:中国的互联网+医药市场依然处在早期发展阶段。我们从渗透率来看,2015年中国的网络购物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约为14%,而医药电商占整个医药市场的比重不到2%,即便以医药零售作为参考指标,医药电商占医药零售的比重约为5%。

       如果从商品品类的角度来看,从1999年开始,中国电商(网购)先后大致经历了图书音像、服装服饰、化妆品、3C数码、大家电、家居、母婴到生鲜的品类爆发。从目前来看,图书音像的线上渗透率超过50%,服装服饰30%,化妆品30%,3C数码50%,大家电和家居约10%,母婴8%左右。

       一般情况,一个品类的线上渗透率达到10%后,市场将进入爆发阶段。线上渠道达到10%,一是能真正引起线下传统玩家的重视,二是线上用户数也达到了自然爆发的临界点。一般的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品类(如图书和3C数码),线上渗透率从1%达到10%需要大约5年,其它标准化程度较低或较重的品类(如家居家电),线上渗透率从1%达到10%大约是8年。

       医药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品类,但和母婴有点类似的是,该品类有较强的安全属性,互联网难以完全解决用户的顾虑,因此医药属于线上成长速度较慢的品类。抛开制度性限制因素不考虑,按正常的逻辑,医药的线上渗透率从1%到10%也需要约8年时间。即便移动互联网在加速发展,以目前医药电商的现状看,没有五年时间,医药电商到不了10%的这个爆发点。

       实际上,从前面提到的医药行业融资情况看,融资额度和融资笔数还是不够,驱动起这个特殊市场,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资源。判断出这个市场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作为互联网+医药行业的创业者和从业者,需要对于未来持更加谨慎和务实的态度;想靠烧钱迅速地占住市场,可能不会如愿。而一个市场发展早期的领先者,和市场进入爆发期的领先者,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和地位。我们知道,2004年中国网购B2C市场的领先者是当当网和卓越网,10年后的2014年变成了京东和唯品会。

       互联网+医药还存在哪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我们刚才的所有分析,还是建立在不考虑政策因素的基础之上的。实际上,如果要结合医药行业的政策法规看,对于互联网+医药行业未来的预测可能还需要更加保守些。确实,过去两年,医改的推动进度明显加快、网上销售处方药放开、获医药网上交易资格证书的企业总数大增、也开始试点线上医保支付,但是限制性因素依然非常大,线上医保支付要全面铺开,短期内难以实现;而医和药要分开,要协调多方利益,注定是个缓慢的过程。预计到2020年,制度性的限制因素才有可能基本解决。

       另外,有一个经常被互联网+医药行业创业者故意忽略的问题是:互联网用户和医药主流用户存在较大脱节。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用户集中在15-40岁,40岁以下的为互联网主流用户。而医药的主流用户,除了幼儿,就是40岁甚至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批人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和使用能力都很低,对互联网医疗医药的信任度不高。

       当然,满足年轻互联网用户的医疗医药需求也有足够大的市场,但很尴尬的是,互联网+医药行业的创业者,他们在互联网产品和模式上的革新,经常性比不上一些药骗子对中老年人的嘘寒问暖管用。很多披着互联网壳的医药电商,主要还是以传统打电话的方式进行销售。

       美国的互联网和医疗医药行业结合得很好,除了制度上没有太多限制外,美国主流网民是45岁以上的人群,互联网主流用户和医药主流用户重合,这也是个重要的原因。所以,中国互联网+医药行业的大爆发,除去制度性因素外,还需要等待互联网向中老年人渗透,行业的领先企业,要带头采取行动积极促成这种变化。

       最后,很多人认为“人定胜天”,用钱可以买到时间,因为此前在传统电商各个品类,低价和打价格战可以占领市场,可以催促行业快速增长。在互联网+医药行业,很可能复制不了这种增长路径。除去前面说的安全属性外,医药行业注定也有专业属性,医药电商去打造和沉淀专业能力是比单纯增加销售额更重要的工作。另外,用户的医疗医药需求和吃喝玩乐不同,频次不高,打价格战烧用户的行为并不划算。

       当然,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依然要充分相信:在互联网+时代,医疗医药行业的变革势不可挡。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由简单到复杂,从消费端到供给端,未来会达到根据用户需求来决定生产(C2B)。不同的是,有一些行业领域是“互联网+”,互联网起主导作用;另外一些行业领域是“+互联网”,有线下资源的成为主导力量。亿欧网认为,医药这个行业属于后一种情况。借今天的机会,亿欧网希望和在座的各位医疗医药从业者建立起联系,一起推动行业的变革,谢谢大家!

本文作者黄渊普,亿欧网专栏作者;微信:huang140209(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

?
Copyright © 2006-2019 nets365CMS. 网络365 版权所有 Power by nets365CMS